试论如何加强审计业务各环节的审计质量管理

理论文章

试论如何加强审计业务各环节的审计质量管理

试论如何加强审计业务各环节的审计质量管理

国家审计对审计质量管理历来关注和重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推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实现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是审计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控制风险和审计效益最大化两个方面。本文试图围绕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对审计业务各环节的审计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所述观点出自自身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遇有以偏概全或不当之处,供探讨乃至批判。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质量管理
(一)审前调查具有现实意义,不可偏废。新的国家审计准则没有“审前调查”字样,取而代之的是“调查了解”,无论称谓如何变化,审前调查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这里的审前调查含两个时间段,一是审计立项前,二是实施审计前。前者为制订审计计划、进行审计立项作准备,后者为编制审计方案、开展现场审计作准备。充分、详实的审前调查至少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使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更具科学性,审计立项更能贴近各级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例如:我局每年年初都要向全市各级部门、单位广泛征求审计立项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结果确定审计计划,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二是确保审计方案贴合被审计单位(地区)实际,更具指导性。无论哪个阶段的审前调查,都是为审计需求、审计关注、审计工作方向、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等搜集信息,可以避免使审计机关、审计组陷入闭门造车、盲人摸象、甚至费力不讨好的境况。由此可见,深入细致的审前调查为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用审计方案统领和导航审计实施工作。这里所指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统称。我们认为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审计质量管理的三大重点之一(另外两个是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当前,审计方案编制中存在的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个项目、总结一份经验、增长一分能力”的目的。
(三)推动审计实践向审计理论转化。审计理论是提高审计质量管理的有力武器,特别是来源于审计实践的审计理论对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鼓励审计人员将审计实践中需要关注的审计风险点、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措施,等等,系统地加以总结、概括,并提升到审计理论层面,力争经过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审计质量管理理论水平迈上新台阶,反过来指导和推进审计实践中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编辑:琛哥)

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