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视角看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论文范文

从审计视角看如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笔者在参与健康扶贫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审计中,着力关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通过调查某区2017年度30个出列贫困村相关卫生室阵地建设、乡村医生配备及收入现状、医疗设备配置及使用等情况发现,村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暴露的“配不齐、诊不准、留不住”等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村级卫生室硬件配置不全面,诊疗效果不佳。审计调查发现,30个村级卫生室均以配备常规医疗设备为主,缺乏较先进的精确诊断、检查检测、对症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对部分村级卫生室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配送不够及时,导致部分村级卫生室常备药品库存难以满足病患用药需求。对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较为依赖乡村医生的经验积累,医疗设备配置现状难以满足诊疗需求。

二是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统计30个村级卫生室的40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为56岁,整体年龄偏大,其中30岁至39岁4人,40岁至49岁9人,50岁至59岁5人,60岁至69岁19人,60岁以上村医占总人数的55%,且70岁以上高龄乡村医生有3人。少数乡村医生因年龄较大,极易受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或精力不足等情况的影响,日常坐诊、出诊工作时间得不到保障,导致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三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迫在眉睫。40名乡村医生中具有初中文化13人,占比32.5%,具有高中、中专文化25人,占比62.5%,具有大专文化2人,占比仅5%。本次审计调查未发现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乡村医生上岗执业。40名乡村医生中有8人未取得与执业相关的初、中级乡村医师职称,有22人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潜在医疗风险较大,难以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安全。

四是收入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乡村医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监管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乡镇卫生院针对村级卫生室的药品、医疗器械配送制度,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有效防患医疗事故风险;四是乡镇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完善村级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考核制度,严格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等完成量进行专项补助,确保乡村医生收入待遇基本稳定,并建立完善的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五是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应完善乡村医生退休退出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卫生 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