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心得8篇

读后感范文

阅读《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心得8篇

【篇一】

在“大单元教学”和“群文阅读”的浪潮中,作为新手型教师,在日常课教学与公开课展示中总会有些迷茫与无措,公开课高深莫测,环环紧扣,争分夺秒展示;日常课就是平淡且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内心的热情与共鸣。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明白日常课与公开课之间是可以“双向”选择的,无论是哪种课型,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到片,学用语言、积累知识、习得技能都能实实在在落实到学生的笔尖、阵阵朗读声中、静思后回答中。

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我大致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完成4/5。接下来我就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与课后落实三方面展开我对该书的分享:

1.课前准备语文教师需要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像婴儿般无知地阅读,像文学家般思考着阅读,像教育家般辩证地阅读,在不借助教参的情况下读与思,将零散的思维迸发点记录下来。作为新手型教师,备课第二阶段可借助教参及资料书,梳理教学思路,弄清楚三个基本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向余映潮老师学习去尝试推敲经典作品中的词、句、从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带着质疑与思辨回味文本。许多文章的时代背景穿插在文章的细节之处,读到之处适时点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例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为什么“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三味书屋”一名由来…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了解往往水到渠成。

2.教学设计这个板块也是该书用笔墨最多的部分,我主要从“运用对比”“有效朗读”“概念讲解”这几点中分享我的体悟。“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法是通过删除或者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修辞润色等方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我们注重的多是读的声音是否洪亮、读的形式是否多样、读的技巧是否娴熟,一句话总结,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嘴巴读书,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阅读。

其实,不忘初心经营优美的氛围,不必刻意制造感动的情境,我们只需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静地阅读,默默地沉思,静下心,去勾画,去圈点,去做批注就可以了。因为就像书里所说,在静中,学生芬芳的心智之花才能悄悄开放,真正地实现生命在场。

最后,真心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朴素的、实在的、有效的。


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