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5篇

经验交流范文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5篇

【篇一】

xxxx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

——整村搬迁、矿地融合

01背景概况

龙江镇罗洞村位于龙门县东南部,距离龙门县城14公里,境内有省道S259和县道X224,S2广河高速、G0422武深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并设有出入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通勤圈内,交通便利。2021年1月龙江镇罗洞村成功获批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面积约4.6万亩、人口约7000人。项目总投资10.32亿元,其中:企业投入9.72亿元,财政投资0.6亿元。以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布局和引入、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等六大建设工程,实现“矿地融合,绿色发展”。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制度改革”,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具体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布局和引入、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工程。农用地整理方面,实施农用地整理1625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亩,补充耕地425亩,实现新增耕地比例不低于5%的目标。建设用地整理方面,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双试点的优势,通过整体搬迁安置和旧宅基地拆旧复垦,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按照“先建后拆”方式整体搬迁安置鹤山等5个村民小组并实施旧村庄拆旧复垦,腾出建设用地245亩,同时可腾挪121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实施公塘、文塘、茶排、大围石等4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腾出建设用地2600亩。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加强两角楼、四角楼客家围屋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试点区充分运用土地整理、美丽屋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将农业、文化和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通过集中流转,充分发挥种粮大户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将“稻田”变“风景区”“实验田”,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推广农耕文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种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三是乡村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试点区探索形成的“四来五自”治理模式,能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