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感怀散文5篇

散文诗歌

清明节感怀散文5篇


【篇一】

又是清明。“清明”是一个让人神清气爽、心旌摇动的词,不得不说。

作为节气,清明时节,气温变暖,细雨纷纷,地气还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 净,故谓之清明。”春天的帷幕徐徐拉开,春风和畅,草木在潇潇的春雨中茂盛起来,燕啭莺啼,一派生机, 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就像民谣说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可见,清明对于农业而 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对于窝了一冬天的人们来说,更是喜不自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野经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清明的春雨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意。于是,人们 在“江上冰消岸草青”之时,“三三五五踏青行”,尽情享受郊外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还是个节日。作为节日的清明,与纯粹的节气是有所不同的。节气是反映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 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节气的清明,古往今来歌咏的诗文多极,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歌咏节日的清明的诗文似乎不太多,但 也有写得非常好的,如唐代诗人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家”。

作为节日,清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沾了寒食的光,韩翃的诗也似乎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清明作为一个 节气要比节日古老得多,两千多年前就有这个节气了。而作为节日初始时间,应该是唐玄宗二十年的事了,皇 帝诏令天下:“寒食上墓,礼无经文,近代相传,寝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正式废止了其他时间上坟,只允许在寒食节进行墓祭。而寒食又与清明相隔仅一两天时间,慢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 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 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 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节